上海做网站 上海网站建设
通知公示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资讯新闻资讯
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进展与展望
更新时间:2014-04-25 浏览次数:1523
 

  此言非虚。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四川安宁钒钛公司、辽宁葫芦岛宏跃集团等民营企业,虽然拿到国家支持的资金不多,有些甚至被当地部门排除在国家资金支持的范围之外,但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依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宏跃集团不仅把原矿中的各种有价元素吃干榨净,而且把过去老矿山遗弃的尾矿当成了“富矿”,进行二次洗选回收利用。反观少数国有企业,因为机制、体制上的束缚,对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迟缓,尤其是在需要大批资金投入或推广新技术、工艺影响到正常生产时,就畏首畏尾、顾虑重重起来,唯恐新技术、工艺应用失败,从而影响领导仕途。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总体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过几十年的持续攻关,我国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发明了磁团聚重选新工艺、鞍山式铁矿反浮选技术等新工艺技术;研制出磁团聚重选机、高压辊磨机等新设备。”刘亚川话锋一转,“应该看到,综合利用工艺技术的进步远不能满足‘立足国内保障资源供给’的客观要求。一是新资源带来新问题,如深部矿采选工艺技术、生态脆弱地区的矿产开发落后;二是提高资源价值的新材料产业相对落后;三是微细粒矿物回收利用技术亟待加强;四是先进设备不多,设备质量普遍不高;五是矿产开发环境保护状况较差,尾矿安全隐患、重金属污染、植被和水体破坏严重。”

  C. 技术支撑引领作用当加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来说,也概莫能外。

  事实上,国土资源部历来十分重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我们将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挥‘技术红利’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中的关键作用,发布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建立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平台,让有需求的矿山找到适用技术,让先进技术找到适用的矿山。”许大纯表示。

  “为保障国内矿产资源供给,发达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利用经济杠杆推动科技进步,开发利用国内贫矿和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难以利用的资源,充分挖掘国内供应潜力是可借鉴的经验之一。”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认为,我国应采取积极稳妥的能源资源发展战略,把实施节约优先的能源资源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建设能源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加强新能源和清洁、低排放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但是,当前的科研体制又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国有矿山企业虽然有自己的研发队伍,但相对于整天搞科研的专业机构来说,尚有一定差距。更何况,有的国有矿山企业本身缺乏科技创新动力,而民营矿山企业因实力和规模所限,大多没有自己的研发队伍,必须要借助“外脑”。

  术业有专攻。要想真正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领域的科技水平,紧靠矿山企业这个主体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把本该由科研单位做的事情交给科研单位,建立起“政产学研用”的机制和平台。

  事实上,这些年来,一些科研院所通过与矿山企业“强强联手”共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难关的鲜活事例不胜枚举。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通过与金川集团、攀钢集团、中国铝业等大型国企联手,先后攻克了铜多金属、钒钛磁铁矿、中低品位铝土矿的综合利用难题。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通过与洛阳钼业集团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了钼矿中的白钨回收问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是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支撑。要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切实发挥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步的引领作用和‘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冯安生表示,我国既有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矿山企业,也面临着众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利用率较低、环境影响严重的小型矿山企业。我们既有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也有大量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现实。这些问题仍需要创新管理创新技术来解决。只要坚持技术监督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技术进步与转变矿业经济模式相结合,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矿产资源一定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支撑作用。

  刘亚川则建议,在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评选和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中推动产学研结合机制的建立,在地调项目和国土资源部公益性项目中加大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的支持。

  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科技创新工作,国土资源部始终没有放松。许大纯透露,国土资源部近期正在着手进行第三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征集、评选工作。

  “国土资源部将贯彻落实‘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总体要求,按照‘摸家底、建标准、推技术、强监管’的思路,充分发挥好科研单位的支撑引领作用,扎实做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不断提升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的水平。”许大纯最后表示。

  一是“三率”水平提高,资源经济效益显著。矿山企业利用专项资金研发或引进先进技术、装备,进行生产工艺改造,“三率”水平明显提高,盘活了一批石油、煤炭、铁矿、铜矿、磷矿等重要矿产资源,提高了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并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激励引导作用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以80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带动企业自筹资金超过700亿元,增收约2000亿元。三是技术进步明显,标准规程制定提速。专项实施过程中,矿山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产业化基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好推广价值的技术成果,部分获得国家或省部级奖励。另外,专项的实施带动了企业标准规程的制定,据不完全统计,形成企业制度或规程148项。其中,湖南有色公司制定企业管理制度72个、技术操作规程50多个。

  22种重要矿产“三率”指标持续向好。目前,我国各省、区、市已经完成全国油气、煤炭、铁、金、钾盐等22种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评价的外业调查、数据审核和实地核查工作。

  据统计,本次对约1.4万座生产矿山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特别是“三率”进行实地调查,其中煤炭矿山约8200个,金属、非金属矿山约5700个,基本查清和掌握我国主要矿种的“三率”和采选技术现状。据初步统计分析,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稳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第一,我国主要矿山的开采品位逐渐降低,开采深度逐渐加大,开采回采率基本持平,部分矿种略有提高。第二,重要矿山选矿回收率水平总体较好。表现为入选品位明显降低的情况下,选矿回收率基本保持不变;入选品位不变的情况下,选矿回收率明显提高。第三,大中型矿山的共伴生元素利用不断增多,采主弃副现象有所改变,综合利用率不断提升。

  建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体系。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我国第一次建立的评价体系,表明节约和利用矿产资源有了评价和遵循的标准,是矿业领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采选综合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5个指标组成,可以单个矿山和多个矿山进行评价。

  公告铁、铜、铅等7个矿种“三率”标准。在2012年发布煤、钒钛磁铁矿、金、磷、高岭土“三率”标准的基础上,公告铁、铜、铅、锌、稀土、钾盐、萤石等重要矿产“三率”指标。公告分为“三率”指标要求、监督管理、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3个部分。“三率”指标要求是矿山企业利用矿产资源的“红线”,要求各矿山企业必须达到。它也是矿山设计和开发利用方案编制以及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监管的重要依据,对于引导、激励和约束矿山企业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水平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据了解,石油、天然气的合理开发利用指标体系研究已启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显成效。2012年,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62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2013年,公布了第二批37项先进适用技术,主要是充填开采、低品位矿高效利用和共伴生、尾矿的综合利用技术。

  国土资源部还对推广应用先进适应技术取得显著成效的71家矿山企业予以通报表扬;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设立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推广专栏,实现了信息共享,“让有需求的企业找到适用技术,让先进技术找到适用的企业”,提高了先进适用技术转化率和普及率,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矿山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

  推进信息化建设监管力度加大。按照“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要求,强化监督管理。严格矿业权人勘查开采活动的年度检查,将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特别是“三率”情况,纳入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及时掌握矿山利用矿产资源情况。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监管水平,矿产资源勘查采矿年度检查信息报备系统全面推广,近10万个矿山和3万多个勘查项目的信息入库,实现了信息共享。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专业技术监督的作用,聘任了第四批国家级矿产督察员,基本实现重要矿山矿产督察工作的全覆盖。强化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主体责任,督促采矿权人按要求开展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掌握矿产资源“家底”和利用现状,近9万个矿山企业提交了2012年度矿山储量年报。

  B. 存在问题不容小觑

  尽管我国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某些领域甚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规模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仍然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缺乏数据支撑,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水平和潜力掌握不够;二是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不够,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规模的扩大;三是缺乏相关法规法规,激励政策和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加强和健全;四是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区域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针对以上问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应对之举,从开展现状与潜力调查评价、加大先进适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建设示范基地和示范工程及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并勾勒出今后5年全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的主线和轮廓。但是,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尤其是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广方面还在存在一定障碍。

  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来说,“技术红利”无疑是最大的红利。示范基地建设要提高开发效率和水平,就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和使用先进适用技术——大部分承担示范基地建设的矿山企业也是按照这一思路实施的。然而,由于一些示范基地建设规划中没有明确科技攻关的方向、目标和具体的科技支撑单位,也没有硬性的科研项目和经费,一些矿山企业在示范基地建设中偏重“量”而忽视了“质”,注重了规模而忽略了水平。有的矿山企业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和资金,通过把小吨位的国产运输车换成了大吨位的国外进口运输车,把洗选设备变成了大型号的来提升了采选能力,就觉得万事大吉了。

  “目前国家在科研机制体制上还存在一定问题,过于强调企业主体而忽视了科研单位的作用。就示范基地来说,矿山企业更热衷于买设备上规模这些能立竿见影的事情,而不会重视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这些有时下力不讨好的事情。而科研单位想介入,还要跟矿山企业协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示范基地的科研工作。”一位长期从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的专家认为,当前,国家虽然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十分重视,每年投入数十亿元的巨额资金来支持,但钱并没用到科技研发这个刀刃上。现在对此项工作是退休的老同志比在职的同志重视,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重视。

  此言非虚。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四川安宁钒钛公司、辽宁葫芦岛宏跃集团等民营企业,虽然拿到国家支持的资金不多,有些甚至被当地部门排除在国家资金支持的范围之外,但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依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宏跃集团不仅把原矿中的各种有价元素吃干榨净,而且把过去老矿山遗弃的尾矿当成了“富矿”,进行二次洗选回收利用。反观少数国有企业,因为机制、体制上的束缚,对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迟缓,尤其是在需要大批资金投入或推广新技术、工艺影响到正常生产时,就畏首畏尾、顾虑重重起来,唯恐新技术、工艺应用失败,从而影响领导仕途。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总体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过几十年的持续攻关,我国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发明了磁团聚重选新工艺、鞍山式铁矿反浮选技术等新工艺技术;研制出磁团聚重选机、高压辊磨机等新设备。”刘亚川话锋一转,“应该看到,综合利用工艺技术的进步远不能满足‘立足国内保障资源供给’的客观要求。一是新资源带来新问题,如深部矿采选工艺技术、生态脆弱地区的矿产开发落后;二是提高资源价值的新材料产业相对落后;三是微细粒矿物回收利用技术亟待加强;四是先进设备不多,设备质量普遍不高;五是矿产开发环境保护状况较差,尾矿安全隐患、重金属污染、植被和水体破坏严重。”

  C. 技术支撑引领作用当加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来说,也概莫能外。

  事实上,国土资源部历来十分重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我们将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挥‘技术红利’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中的关键作用,发布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建立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平台,让有需求的矿山找到适用技术,让先进技术找到适用的矿山。”许大纯表示。

  “为保障国内矿产资源供给,发达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利用经济杠杆推动科技进步,开发利用国内贫矿和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难以利用的资源,充分挖掘国内供应潜力是可借鉴的经验之一。”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认为,我国应采取积极稳妥的能源资源发展战略,把实施节约优先的能源资源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建设能源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加强新能源和清洁、低排放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但是,当前的科研体制又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国有矿山企业虽然有自己的研发队伍,但相对于整天搞科研的专业机构来说,尚有一定差距。更何况,有的国有矿山企业本身缺乏科技创新动力,而民营矿山企业因实力和规模所限,大多没有自己的研发队伍,必须要借助“外脑”。

  术业有专攻。要想真正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领域的科技水平,紧靠矿山企业这个主体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把本该由科研单位做的事情交给科研单位,建立起“政产学研用”的机制和平台。

  事实上,这些年来,一些科研院所通过与矿山企业“强强联手”共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难关的鲜活事例不胜枚举。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通过与金川集团、攀钢集团、中国铝业等大型国企联手,先后攻克了铜多金属、钒钛磁铁矿、中低品位铝土矿的综合利用难题。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通过与洛阳钼业集团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了钼矿中的白钨回收问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是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支撑。要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切实发挥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步的引领作用和‘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冯安生表示,我国既有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矿山企业,也面临着众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利用率较低、环境影响严重的小型矿山企业。我们既有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也有大量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现实。这些问题仍需要创新管理创新技术来解决。只要坚持技术监督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技术进步与转变矿业经济模式相结合,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矿产资源一定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支撑作用。

  刘亚川则建议,在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评选和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中推动产学研结合机制的建立,在地调项目和国土资源部公益性项目中加大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的支持。

  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科技创新工作,国土资源部始终没有放松。许大纯透露,国土资源部近期正在着手进行第三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征集、评选工作。

  “国土资源部将贯彻落实‘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总体要求,按照‘摸家底、建标准、推技术、强监管’的思路,充分发挥好科研单位的支撑引领作用,扎实做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不断提升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的水平。”许大纯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