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做网站 上海网站建设
通知公示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资讯新闻资讯
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 废弃资源活起来
更新时间:2010-12-13 浏览次数:1247
 
    在阜阳颍上的安徽鑫泉米业有限公司,“稻谷深加工循环经济项目”使稻壳变得比米还“珍贵”。这里日加工200吨大米剩下的稻壳,被气化发电厂“吃干榨净”,年可发电80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6000吨,减少烟尘排放20多吨。此外,还能多产出5000吨有机复合肥、1000吨消毒液和3000吨叶面肥。

  目前,像“鑫泉米业”这样的各类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在阜阳已有100多家,形成农业、煤炭等工业、再生资源加工利用3大循环经济产业,今年销售收入将突破200亿元。

  “我们以农作物秸秆、废铅、废塑料、粉煤灰等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为切入点,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循环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阜阳市委书记宋卫平说。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化污染为资源

  为利用面粉加工的下脚料,阜阳经纬面业公司于2006年兴办了一个养猪场,为解决猪场污染问题,两年后他们建设了大型沼气工程,沼气一部分用来烧饭,大部分用于发电,电用于面粉加工。此后,企业又建起300余亩设施大棚,以充分利用沼渣沼液。如今,每天都有一车新鲜的瓜菜从这里运送到超市。

  打造“种—养—加—综合利用”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化“污染”为“资源”,从而提高种养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经成为阜阳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临泉县长官镇农民王守红创办的黄牛协会,以秸秆、酒糟喂牛,利用牛粪种双孢菇,牛尿制沼气……目前,仅长官镇卖到阜阳供出口的双孢菇就有800多吨,农家照明、烧火全出自沼气。因首创“牛―沼―菌”循环农业模式,2005年,王守红被评为“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 ,2006年荣获“地球奖”。如今在阜阳400多个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协会的带领下,以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等作为新的再生资源,在全市探索推广20多种农业循环模式,形成各类养殖专业户3.1万户,规模养殖场200多个,让阜阳市秸秆的青贮、氨化率达到50%。

  阜南县黄岗镇华宇工艺品公司,原材料从一开始的杞柳拓展到稻草、麦秆、玉米秆、树皮、笋衣、木片、叶藤等,灵巧的双手把这些农村废弃物编成了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如今阜南县有9万多人从事柳编生产经营,年销售收入15亿元,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十一五”末,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55%,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达到96%以上,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率达到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7.4%,沼气池建设用户比例达到10%……阜阳《关于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见》规划的这些指标已经变成现实。

  延伸煤炭产业链,粉煤灰变成“香饽饽”

  阜阳目前煤炭产量已经达到1600万吨,探明煤炭可开采储量约百亿吨,将形成3000多万吨的煤炭年产能。围绕煤炭资源,阜阳正全力打造煤电化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颍泉区周棚办事处辖区内,一个规划面积达10平方公里、名为“阜阳循环经济园”的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发展起新型建材、机械加工、化工等产业。其中,有两台60万千瓦机组的阜阳电厂,每年的粉煤灰产量将达80多万吨;巨龙大型水泥粉磨站,一年就能“吃”掉粉煤灰25万吨、炉渣5万吨,“吐”出价值1.7亿元的水泥产品。目前进驻该工业园区的企业已达24家,累计完成投资40多亿元,形成年发电70亿千瓦时,水泥200万吨的生产能力,年利税近3亿元。

  回收城市“矿产”,“垃圾”再生新产品

  阜阳不仅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土地,更面向全国收购废旧塑料、电池、电瓶、铝、铜等废弃资源。

  在界首市光武循环经济园一家化纤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个个废旧塑料瓶被粉碎、洗净、除杂后,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变成细长的化纤线,再经过纺织工序后就成了花纹秀美的窗帘布。平时当作垃圾的饮料瓶,在界首“变身”成塑料凳、雨靴、菜篮、台布、儿童玩具等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如果把这些塑料瓶子当作垃圾掩埋处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分解。”界首市市长李磊介绍,如今的光武循环经济园区,从粗产品PVC的生产,到化纤布料、包装塑料纸,乃至雨伞、雨衣、雨靴等最终产品,已逐步形成再生塑料的一整条产业链条,2009年产值已达19.8亿元。

  据介绍,界首市目前已经形成了再生金属、再生塑料两大主导产业,规划建设了田营、西城、光武、鸭王四大循环经济工业园,今年再生资源产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