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动力电池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预计到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力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2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标准体系,实现动力电池规范、安全、高效回收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一级巡视员尤勇在会上表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以“标准化”手段推动动力电池科学规范回收利用,“十三五”以来,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累计发布动力电池编码规则、材料回收要求等3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初步构建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今年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完善标准体系”等工作任务。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积极落实《行动方案》任务部署,强化工作协同联动,进一步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重点从3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制修订绿色设计标准,加强源头管理。加快制修订动力电池规格尺寸等绿色设计标准,推动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采用标准通用、节约资源、易拆解、易回收利用的产品设计。
二是制修订回收利用标准,强化过程管理。持续修订完善余能检测、放电、存储、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推动产品碳足迹核算、再生材料认定和使用率计算方法等标准立项和研制,实现标准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三是制修订产品安全标准,提升安全水平。加快制定《车用动力电池拆解破碎安全技术要求》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关键环节安全保障。抓好《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等锂电池产品强制性标准落实,禁止在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使用废旧动力电池再利用产品。加快制修订各类应用领域锂电池产品强制性标准,以标准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郭晨光在面对“关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际标准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和未来规划”问题上表示:
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际标准化工作,持续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际标准制定。我国专家正在积极参与电池性能评估方法和分类、退役电池回收通用指南等全部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同时,我国牵头提出的《电池回收利用深度放电通用指南》IEC国际标准提案已成功立项。截至目前,已有近40名中国专家活跃在国际标准组织电池相关技术机构中,实现了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组中国专家全覆盖。
来源:宁德市标准化科学技术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