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眼中是破烂、废品,这可是一个“再生资源”富矿。按国际通行计算方法,其价值约相当于发展中国家GDP(生产总值)的5%。以2010年温州GDP2925亿元计算,去年我市再生资源的价值应在146亿元以上。而事实上,全市再生资源仅创造了约100亿元的价值,还有大约40多亿元的价值又流失到了哪里?
收破烂的“游击队”
成再生资源回收“一线”主力
“他成天推着个车子,车上放两个筐子,筐里搁十个袋子,袋里装满了瓶子……破铜烂铁针线脑,破衣烂衫旧书报,不要的破烂都给我,慧眼一眨变成宝。”这是电影《高兴》里为“破烂王”量身打造的电影插曲,事实上,市区再生资源回收,多数依赖于这些手提口袋收集、穿街走巷收购、街边巷尾敲打的“破烂王”。
据了解,这些废品“破烂王”,在市区超万人,是我市再生资源回收的“一线”主力军,他们按照废品回收站废品回收价格标准,到小区回收废品,或在街上捡些被市民遗弃了的废纸、废铁、废塑料。王婆婆对记者说,“什么是‘再生资源’我没听过,什么挣钱,我们就收什么。”
目前,我市居民垃圾分类推行滞后,生活垃圾基本上没有分类,虽然“破烂王”拣走了一部分,但那只是能马上换成钱的小部分资源,绝大部分可再利用资源则被掩埋或流失了。
回收网点分布不均
居民交售再生资源“不方便”
按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要求,城区每2000户居民要设置一个回收站点,目前市区人口约为160万人,以每户4人计算,约为40万户,需设200个回收站点。而记者了解到,市区现有有证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600个,无证的300多个,数量不少,但为什么街头巷尾却很难看到这些站点呢?
“再生资源回收点谁都需要,但谁都不愿意将它建在家门口,就像公厕一样,人人需要,但是要建在家门口就是不行。”市再生资源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阎健告诉记者,市民印象中废品回收站点是脏、乱的代名词,因此将之“拒之门外”,目前市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大部分都在城郊接合部,事实上,废品回收站点也不愿意“靠近”社区,更愿意“接近”金属、塑料等生产性工厂,那里金属、塑料等“边角料”多,便于回收,回收价格也比较高。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回收站点仅靠一杆秤、一个棚舍、一块空地、一堵可以遮蔽的围墙,就可以开门营业,不少地方成了脏乱的“死角”,有的还成了窝赃、销赃的“黑店”。
回收站点走“连锁模式”
我市将建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
“回收站点‘连锁模式’是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发展趋势。”阎健告诉记者,我市准备明年申请“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示范城市”。他说,温州再生资源体系尚不健全,相对滞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亟需“升级换代”。今后,原则上要每个街道(镇)设置1个中心回收管理站、每个行政村(社区)设置1~2个回收点,对连锁回收网点实行统一店标、店名,对收购人员实行统一着装、统一上岗证管理。此外,今后还将逐步推出网上预约或电话预约的方式回收废品。目前,龙湾区已率先开展再生资源回收整治工作,原则上每1000~1500户或每个社区安排1~3名流动收购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