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做网站 上海网站建设
通知公示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资讯新闻资讯
98.6%“再资源化率”憧憬 富士施乐的“垃圾”生意
更新时间:2011-05-30 浏览次数:1407
 
98.6%“再资源化率”憧憬富士施乐的“垃圾”生意黄婕

  这是一台寿终正寝的打印机,在贡献完自己的“青春”之后,被大大的薄膜包裹着“告老还乡”,来到位于苏州工业园的一家工厂。

  它即将面临一个“大手术”。带着口罩的熟练的工人,将会遵照操作守则,把他“身体”上的零部件一个一个拆解下来。这项工作将耗时一整天。然后,被分解下来的各个零部件,被分门别类送至不同工厂,进入下一个分解回收流程。

  经过分类拆解,这样一台打印机中的材料循环利用率可以达到多少?富士施乐爱科制造(苏州)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是90%。如果再考虑到热能等利用环节,其“再资源化率”可以达到98.6%。

  今年1月1日,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制造商有义务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再处理,国家给予回收政策上的扶持。富士施乐在华建立的整合资源循环系统,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的10个再制造试点之一。

  目前,中国既是全球产生电子垃圾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集散地,但富士施乐的回收工厂却面临“吃不饱”的现状。

  富士施乐苏州试验

  目前这家工厂面临“吃不饱”的现状

  将从客户处回收来的打印机集中拆解,使用过的产品被拆分成70类零部件,如:铁、铝、玻璃、透镜等,这仅仅是资源循环系统的第一步。接下来,这些零部件,将被送至富士施乐相关的分解车间,或被送到公司的循环合作伙伴工厂。通过高科技手段,这些分类废料将被“再生”,成为新的产品生产原料。一些中国工厂无法处理的原料如含硒的感光鼓,将被送回日本处理。

  在这一过程中,富士施乐通过一套数据库系统,对整个流程进行数据记录和监控。废料和分解后各个类别废料的重点将被反复称重,以确保“零废弃”。

  这正是富士施乐的电子垃圾回收工厂存在的重要理由。1995年,富士施乐在日本设立整合资源循环系统,对公司生产的打印设备进行回收再生利用。2008年,富士施乐在中国的第一家回收工厂落户苏州,率先成为在国内进行电子垃圾回收的跨国企业。

  “零废弃”是富士施乐资源循环追求的目标。据富士施乐爱科总经理大竹雄二介绍,富士施乐整合资源循环系统的理念是3R原则,即:Reduce(减少),在产品设计之初就把周期循环计划融入进去,考虑再利用、再资源化设计、有害物质的削减设计;Reuse(再利用),封闭式循环系统,回收使用过的机器,零部件并进行再利用;Recycle(循环再生),主要指零废弃系统,包含了封闭式循环系统,零部件再利用,有害物质分类,原材料再资源化和热能循环利用,做到“零废弃”、“零填埋”、“零污染”、“零非法丢弃”。

  根据回收量计算,2010年,富士施乐苏州工厂再生材料800吨,富士施乐计划2011年将这一数据提高到1500吨。尽管其回收的电子废弃产品在不断增多,但是与中国庞大的电子垃圾市场相比,苏州工厂的回收无疑是杯水车薪。

  据相关机构统计,全球每年从消费过程、生活过程以及维护过程所产生的电子垃圾总量约2000万到5000万吨。其中约20%-30%的电子垃圾的最终处理和再利用地是在中国。另外一组广为流传的数据是:全球约有70%的电子垃圾流入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本身也是电子产品消费大国,特别是进入2003年以后,国内大量电子产品进入报废期。根据富士施乐公司的粗略统计,从2003年起,中国每年至少报废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和600万台

  洗衣机。打印机、复印件报废数量尚未具体统计出来,但每年都在迅速增长。

  从供需角度看,苏州爱科似乎“生逢其时”。这样一家工厂,迎合了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环保理念,理应成为追捧对象。

  但是,目前这家工厂却面临“吃不饱”的现状,仅仅是富士施乐公司自身的产品,回收起来都相当困难。

  “回收率比我们想象的低得多。”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小恳说。

  更为艰难的是,建造这样一座回收工厂,成本高昂。如何通过商业化运作,让资源回收发挥经济效益,而不给企业造成沉重的成本负担,成为回收工厂能否得到推广的关键。

  日本工厂8年才盈利

  “苏州工厂目前利润的来源主要有三个”

  根据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电子产品制造商有义务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再处理。而纵观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厂商“生产-回收”的责任也非常明确。但是,为何鲜有电子产品企业回收领域进行投入?

  对企业来说,投入电子垃圾回收首要考虑问题仍然是成本和盈利。据陈小恳介绍,在日本,一家类似规模的电子垃圾回收工厂,需要8年才能收回成本,在中国,这个投资回收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

  以富士施乐为例,该公司1995年开始设立回收工厂,2003年才首次实现盈利,利润额为6000万日元。

  “苏州工厂目前利润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陈说,一是将回收的材料卖给第三方,这部分收入很少;第二,会生产一部分新产品如硒鼓,这部分利润可以来补充亏损;第三的收入来源则是富士施乐中国公司,公司回收每一台需要处理的机器,都要付钱给苏州工厂。

  除了经济成本的考虑,企业缺乏自建回收工厂动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电子产品的回收难度。

  目前国内电子产品销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企业直销,更为普遍的则是依靠渠道商分销。由于国内存在大量以盈利为目的的二手机、翻新机市场,因此不少渠道商并不愿意将废弃产品回收给厂家进行处理,而是将这些废弃产品处理到二手机市场以获得利润,因此,通过分销商回收电子废弃产品难度很大。

  “这里有很多方面的制约因素。”陈小恳说,除了利益因素,还有民众的环保意识问题。此外,有些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不那么灵活,哪怕设备用了再长的时间也不能报废,因为报废的手续非常复杂,因此就失去了回收的动力,这是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因素。

  废弃物的“经济含量”

  废弃的电子垃圾中拥有大量的稀有金属

  “日本用了八年时间实现了盈利,在中国投入将来会得到一定的回报。”陈小恳认为。

  电子垃圾回收作为一个产业存在的理由是:这些废弃的电子垃圾中拥有大量的稀有金属,除金、银外,还有生产液晶所需的铟等物质。

  根据日本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若将这些废弃稀有金属的总量进行累积计算,日本国内金、银累积的总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6%~22%,铟、锑约占15%和19%。若将这些金属累积量当成“储量”,日本多种金属的“储量”将位居世界前5。

  2010年,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有关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规划提出,今后3年将废旧手机回收量从2008年度的约644万部提高到1亿部, 金的回收量提高到3吨,以促进今后可能会成为稀缺资源的稀有金属的回收利用。

  “企业要生存盈利,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但是我们现阶段不是以盈利为目的。”陈小恳说,长远来看,资源循环将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使用过的产品不是垃圾,是宝贵的资源,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相信现在的投入将来还会得到一定的回报”。

  对富士施乐来说,如果将回收工厂“对外开放”,即也可回收其他公司生产的相关产品,规模经济效应可能会很快浮现,但是这样的举动仍有很多现实困难。

  此外,发展回收工厂蕴含着另一层深意。一旦回收发展顺利,富士施乐这样的电子产品公司可以通过“变租为卖”的方式,改变企业经营模式。

  假设你有一部打印机,但是它并不属于你,而是属于制造商或零售商,你只是从他们那里租过来,每个月支付一定的租金。在使用期限内,当打印机坏了或者想更换新款的时候,就把它还给制造商,换取一部新机器。淘汰的打印机回到制造商的回收体系中,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资源被重新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对制造商而言,是一次完全的战略变化。因为当所有的产品都不卖给客户而是租给他们的时候,实际的产权归制造商所有。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制造商就必须要生产经久耐用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制造商在设计的最初就要考虑产品将来回收的可能性。这样一来,生产的重心就会从原来的注重产品的更新换代转变到更注重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能效。这样就从根源上杜绝了浪费。制造商赚更多的钱,在解决了环境问题的同时,也为自身节约了大量成本。